冬季屬水,相應的經絡有足少陰腎經(簡稱腎經)和足太陽膀胱經(簡稱膀胱經) 。每天人體氣血運行循澴至各經絡的相對時段最宜為該經絡、臟腑作養生功夫,如按摩、排毒、休息、補水、運動等。以下簡單介紹一下腎經和膀胱經,主要是選擇了隨手可及、方便自行按摩的保健穴位作推介,以便培養經絡養生的好習慣。加上冬日精油推介和按摩好幫手助你經絡氣血皆暢通,人就精神爽利、遠離百病和亞健康!
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與去濕排毒的膀胱經互相表里,兩者皆五行屬水。腎經起於腳底湧泉穴,經腳內側、通腎過肝、膈、入肺中至俞府穴,最後走上咽喉至舌根旁。膀胱經起於眼角內的睛明穴,沿正中線上行至頭頂,經後腦的五處穴、承光穴、玉枕穴,續經天柱穴至後頸分支而下肩胂內側、沿背脊柱旁到腰脊兩側,到通過臀部或髖關節會合於膕窩,繼而從膕窩向下通過小腿後面,到足外踝後方,沿足外側至小趾外側的至陰穴。
腎經對應:
人體:腎、生殖系統
失調症狀:浮腫、目眩耳鳴、呼吸不暢、倦怠乏力、腰膝無力、抵抗力弱、易感冒、精力衰退
養生時段:酉時(下午5-7點)
臉部反射區:下巴
便利保健穴位:俞府、神藏、復溜、交信、太溪、大鍾、水泉
俞府穴主治咳嗽、氣喘、嘔吐、胸悶等胸肺科疾病,配合太溪穴和復溜穴於止咳、利氣、平喘效果更明顯。
神藏穴近心臟,為心神所藏之處可防治冠心病、心肌梗塞。並對上呼吸道感染、咳嗽、氣喘、胸膜炎、胸肋痛、嘔吐、煩悶、胃炎等有效。
復溜穴可滋補腎陰、平抑肝火,具利水消腫、去腐生肌的功效。更可治療氣血瘀阻的慢性腰痛、膝關節腫痛、水腫、盜汗、月經失調、虛冷症、泌尿系統感染、潰瘍傷口不癒、眩暈、耳疾、失眠多夢等。
交信穴可補腎調經,改善虛冷症,腰至下肢疼痛,便秘,睪丸腫痛,腹瀉等。
太溪穴是補腎大穴,胃經經氣匯聚之處,改善血液循混是古醫籍中的「回陽九穴」之一,適合運用於全身各症狀。
大鐘穴可益腎平喘、調理二便。主治神經衰弱、驚恐及精神方面諸症狀,哮喘、咽痛、咳血、延跟痛、便秘、口腔炎、瘧疾。並可醒神健腦、提升精力。
水泉穴可清熱益腎、通經排毒,主治月經失調、小便不利、目視昏花等婦科問題。還對急性病如泌尿系統感染、膀胱炎、前列腺痛症、足跟痛甚療效。
膀胱經對應:
人體:排泄系統
失調症狀:前額至後腦部出現疼痛、鼻塞、後頸僵硬、腰背痠痛、頻尿、膀胱炎,痔瘡、大腿浮腫、眼紅腫,疲倦,免疫力下降
養生時段:申時(下午3-5點)
臉部反射區:眼睛內側、額頭
便利保健穴位:玉枕、天柱,攢竹、睛明、崑崙
玉枕穴清熱明目、清腦散風,可防治頭頸痛、暈眩、耳目之疾、後頭僵痛、中風、口腮歪斜,緩解鼻塞、口瘡、神經痛、癲癇、寒熱骨痛等症。
天柱穴主治頭部疾病,促進頭部血液循環,並改善慢性鼻炎、鼻塞、鼻竇炎、耳鳴、落枕、肩頸背痛、腎臟疾病、易倦、虛冷症、血壓高、宿醉等,更可增強記憶。
攢竹穴既可美化臉部肌膚,又舒緩眼袋浮腫及疲勞,有效治理頭痛、鼻部症狀、高血壓、暈眩、流眼淚等。
睛明穴主治眼部疾病,消除眼睛疲勞、充血,對近視、夜盲、斜視,視力減退,淡化眼紋、黑眼圈及眼部浮腫,及對過敏性鼻炎很有療效。
崑崙穴緩解各痛症,更是腰痛的特效穴位;另有效治眩暈,生殖器宮病症,下肢癱瘓,手腳麻痺等。
資料參考:
李淳廉, (2019) ‘中醫芳療應用全書’, 台北: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王靜, (2019) ‘超簡單快速取穴’ , 北京: 化學工業出版社
路新宇, (2019) ‘人體經絡自癒手冊’, 台北市: 橡實文化
黃介良, (2019) ‘穴位按摩圖典’ , 台北: 三采文化
~ What's That La ~
Comments